發布日期:2024-08-16
截止日期:2024-08-30
發布單位:玉管處
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委託健行筆記製作登山安全宣導-地動山搖怎麼辦?山友避震指南
指引山友於登山過程中遭遇地震時應有的處置方式:
●保護頭部
根據九二一地震的統計資料,有三分之一的罹難者均肇因於顱內損傷、顱骨或頸部骨折等,保護頭部、避免落石造成致命傷害,是遭逢強震時的保命首要。山友若有配戴岩盔,面對任何情境均多一分可靠的保障;若地震時不巧沒有岩盔,建議儘速壓低頭部,用雙臂或隨手可取得的背包、睡墊等物品保護頭部與頸部。
●尋找避護
地震瞬間的猛烈搖晃,可能會讓人跌倒或墜落,為了避免這樣的損傷,應迅速在周圍尋找相對堅固的結構物躲避,如穩定厚實的大岩石、山屋、穩定的邊坡。如果身處開闊空間,無法立即找到避難處的話,可用雙肘雙膝跪姿穩住自己,等待大地震的過去,再進行後續避難。
●遠離危險
峭壁、岩稜、溪谷或較破碎的地形,因為原本就是較具風險的山徑,平時通常都有繩索、鐵鍊、輔助梯等設施來確保山友能安全通過,地震當下或餘震好發期間,尤其必須儘速遠離這些危險路段,並避免在懸崖邊或高山稜線上停留;若位居山谷、溪流間,則要留意身旁是否可能有落石,或者土石、邊坡是否可能滑落;若在樹林裡,也要留意可能掉落的枯枝或傾倒的樹木。
●檢查受傷狀況
地震後,先確認自己和隊友是否受傷,處理傷勢前,務必要先移往空曠、安全的地點,以免造成二次意外傷害。地震可能造成的傷害包括骨折、頭部外傷、內出血、脊椎損傷和嚴重撕裂傷等,骨折需固定受傷部位避免晃動;頭部外傷可能引發腦震盪或腦損傷,意識模糊、嘔吐為通常的表現徵象;內出血容易被忽略,需留意皮膚蒼白、冷汗、低血壓等症狀。若不幸有人受重傷,就要儘速請求救援,並記錄傷者生理反應狀況及後續處置情形,如藥物服用、嘔吐次數與頻率等。
●與留守人聯絡
登山留守人不是緊急聯絡人,也不是只拿來申請入園掛名用,而是具有隊伍聯繫窗口、資訊提供的重責大任,尤其在意外發生時,留守人將是隊伍順利下山的關鍵角色。因此,留守人應該事先了解登山計畫(包括路線、預計行程、隊員名單、緊急聯絡人等),與領隊在上山期間約定聯繫方式和時間,且要掌握氣象、路況等即時資訊予領隊,萬一登山隊伍發生意外時,也由留守人通報相關單位協助救援。
地震過後,山下的家人必定擔心山上的情況,然而,山區通聯並非都能時時暢通,加上有節電的考量,因此,領隊應在地震過後的第一時間與留守人聯絡,通知隊伍目前所在位置及人員安全狀況,讓留守人進行後續的山下聯繫工作;此外,領隊也可請留守人蒐集地震後的路況資訊。
●選擇保守路線撤退
強震過後,優先選擇相對安全、易於通行的路線下山,避免進入可能發生二次災害的危險區域,像是山區峭壁、岩石、溪谷、斷崖;再者,大型地震以及其後續餘震後的落石,也可能會影響溪流的水位和原定的渡溪規劃,所以,在撤退過程中,必須持續關注路況,也需要掌握夥伴們的身心狀態,及隊伍所攜帶的裝備、糧食,才能儘速平安撤退。
《赤心巔峰》主角之一的古明政,四月初正在進行速攀百岳計畫,0403地震當下幸好正在樹林休息地,並已經完成中央尖山、「死亡稜線」和中央尖西峰等路段;評估地震後高山土石鬆動,隱藏許多不穩定風險,所以古明政決定中止原訂計畫,立刻下山。
完整內容歡迎至【健行筆記】網站瀏覽。
https://hiking.biji.co/index.php?q=news&act=info&id=24628&fbclid=IwY2xjawErnBdleHRuA2FlbQIxMQABHejbQIZuIYD6dq9HeU5tTbRI0KRfQdqJRU6onPz3E9gOHlm0kdghjC2-dg_aem_RZolzkR0DJJdDIvdfJXfDg